井栏紫砂壶经典款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井栏壶经典款承古井神韵,唐井栏、高井栏等款式形韵天成。从银床古井取灵感,以圆融线条塑壶身,弯把翘流藏巧思。井栏壶经典款融实用与文韵,是茶器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井栏壶,属曼生十八式其一。清嘉庆年间,曼生邀杨彭年闲坐庭院,设席品茗间以壶艺相谈。院中有井,栏高水深,恰见丫环汲水,腰身弯如新月,高挺的井栏围护井口。曼生凝视间忽有所悟:那弯腰汲水的身姿恰似壶把婉转,井栏的圆浑轮廓正若壶身天成。

井栏

井栏

他当即与杨彭年在石桌上比划勾勒,一款新壶的雏形就此浮现。杨彭年提议名之“汲水”,曼生却摇头道:此壶得于井栏之形,当以井栏壶”为名才合天成之趣。

数日后,杨彭年送来壶坯,敦实壶身巧收弧肩,圈足稳立,弯把柔韧似有弹力,翘流灵动含露,坡盖雍容覆顶,丘钮突兀点睛,曼生见之大喜:“井栏本天成,吾手偶得之!”

井栏

唐代零陵寺石井栏

水井自古便是百姓生活的命脉,新石器时代便有掘井汲水的痕迹,更孕育出独特的井文化。

《汉书・货殖传序》中“财利于市井”一句,颜师古注解为“市是交易之处,井为共汲之所”,可见井与生活的紧密关联。《说文解字》记载,井栏原是“以木为框,周匝于井”的防护设施,作用如墙垣般防人坠井,后世多改用石材,既护水质洁净,又可架辘轳便汲水。

古人对井栏情有独钟,常以饰增韵:《乐府诗集》中“后园凿井银作床”尽显奢华,文人则爱刻铭其上,或记来历,或寓深意。书法家顾廷龙曾拓井栏铭文成册,章太炎、胡适等名家为之题咏,更添文雅之气。

 

井栏壶经典款一:唐井栏壶

曼生游溧阳报恩寺时,见寺内唐代零陵寺古井栏静静矗立,其上刻字苍劲,又感怀澄观供佛的虔诚之心,流连摩挲间灵感勃发,挥笔绘出“唐井栏”壶(俗称“仿古井栏”)。

曼生紫砂壶

曼生仿古井栏壶(南京博物院收藏)

选料细腻,色泽纯正,线条如古泉流转,壶身耸起而肩坡平缓,矮颈微凸,桥形钮卧于盖面,弯流自然舒展,圆把温润合手。平盖与平底严丝合缝,口盖相吻无隙,整体壮硕却拿捏精到。不同弧度的曲线与尺幅的平面巧妙融合,如钟似磬般古穆凝重,刚劲中藏圆润,严谨里含悠闲。

曼生紫砂壶

曼生紫砂壶

杨彭年制、陈曼生刻 唐井栏壶(上海博物馆收藏)

 

井栏壶经典款二:高井栏壶

高井栏壶在经典形制上拔高身筒,更显挺秀。飞把轻扬,双圈坡盖与倒身筒形壶钮相映成趣,壶身虽圆却暗含方意,沉稳而不凝滞。

曼生紫砂壶

曼生高井栏壶(2012年上海宝龙拍卖,690万成交)

盖面以流畅弧线勾勒,简洁明快;嵌盖上立短柱钮,弯流与重心微沉的扣指环形把左右呼应,于端庄中见灵动巧思。


淘壶人藏 陈绍委制 高井栏壶https://www.taohuren.com/zishahu/920889.html

 

井栏壶经典款三:矮井栏壶

矮井栏壶以扁矮见长,底圆阔如磐石稳立。嵌盖与壶身浑然一体,高柱钮随壶型起伏,从盖到身过渡自然,憨态可掬中透着匀整之美,握于手中更显亲和。

曼生紫砂壶

曼生井栏壶(唐云艺术馆收藏)

恽志培紫砂壶

淘壶人藏 恽志培制 矮井栏壶

鲍璟紫砂壶

淘壶人藏 鲍璟制 矮井栏壶

 

除经典圆款外,井栏壶更有多样巧变:四方井栏以直线立骨,显方正之韵;六方井栏凭棱角分形,藏对称之美;筋纹井栏以曲线勾连,如涟漪荡漾;双线井栏借轮廓分界,似层阶叠立。诸款皆承井栏本真,于形制中藏匠心,于变化中见经典。

吴鸣紫砂壶

吴鸣四方井栏壶

施小马紫砂壶

施小马六方井栏壶

紫砂筋纹器

顾景舟款筋纹井栏壶

周桂珍紫砂壶

周桂珍双线井栏壶

徐汉棠一脉传承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