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和朱可心谁厉害?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顾景舟和朱可心谁厉害?两位紫砂大师难分高下!顾景舟光器古韵醇厚,花器亦见风骨;朱可心花器灵动精巧,光器功底扎实。顾景舟和朱可心在同款题材中各展神通,用匠心诠释紫砂魅力,皆是传奇。

在紫砂的百年江湖中,顾景舟朱可心是绕不开的两座高峰。世人多以为顾景舟是光器宗师,朱可心是花器掌门,仿佛光素与仿生的脉络间隔着楚河汉界。

顾景舟朱可心

顾景舟()与朱可心

但刻板印象之外,两位大师实则皆跨越品类,在相同题材中各显神通。与其说谁更厉害,不如说他们用作品演绎了紫砂艺术的万千可能。

 

一、梅花:冷隽书卷与清秀苍劲的对话

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九头咏梅茶具

顾景舟的“九头咏梅茶具”在2014年中国嘉德春拍中以2875万元成交。他的高徒李昌鸿曾点评:这壶上的梅花兼工带写,亦庄亦谐,灵动得全然脱去“工艺腔”,古韵悠悠间竟有王冕画梅的笔墨意趣,冷隽中藏着书卷气,仿佛将诗画意境捏进了紫砂。  

朱可心紫砂壶

朱可心梅报春套组

而朱可心的“报春套组”在2010年北京长风秋拍以369.6万元成交,立意巧思独到,造型简厚脱繁。若说顾壶梅花是文人案头的清雅,朱壶梅花便带着自然的清秀喜气,苍劲枝干间藏着生机,形神器三者皆佳。

 

二、松鼠葡萄:自然意趣里的匠心之别

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

顾景舟的“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至今保持着紫砂拍卖纪录,2015年北京东正秋拍以8960.02万元成交。这套茶具一壶一缸四杯四托,选泥一色,构思奇绝:壶、缸、杯的造型与装饰浑然一体,松鼠灵动、葡萄饱满,满溢着天然惬意的画面感,仿佛将一整个果园的生机凝于壶中。  

朱可心紫砂壶

朱可心紫砂壶

朱可心松鼠葡萄壶

朱可心的“松鼠葡萄壶”在2018年北京翰海春拍以253万元成交,走的是精巧路线:布局疏密有致,松鼠似要跃出壶面,葡萄鲜润得仿佛能滴出汁水。他将堆、贴工艺融于一体,浮雕质感让花叶果实立体鲜活,尽显仿生造型的深厚功力。

 

三、双线竹鼓:竹韵里的刚柔之境

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双线竹鼓壶

顾景舟的“双线竹鼓壶”在2017年北京翰海秋拍以299万元成交。壶身以竹为形,双线饱满有力,竹节刚劲如立,竹叶俊逸若飞。一弯嘴、圆把、桥梁钮皆塑竹节,盖上贴饰的竹叶与整体线条呼应,将竹子秀逸中藏刚劲的气韵捏得恰到好处,刚柔相济间透着丰满厚实的质感。

朱可心紫砂壶

朱可心双线竹鼓套组

在北京保利五周年(2010)秋季拍卖会上,朱可心的“双线竹鼓套组”拍出78.4万的高价。此套组同样以竹为魂,盘状底承托竹形鼓身,壶身双线勾勒得饱满劲挺。凹肩连长颈,口盖以母子线相契,虚盖严丝合缝。一弯嘴、圆把与桥梁钮皆仿竹节之态,盖上贴饰的竹叶更添生趣。竹节刚劲如立,竹叶飘逸似舞,以竹塑形、以线饰壶,尽显秀逸灵动、刚柔相济的饱满气韵。

 

四、洋桶:传统形制里的精进巧变

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洋桶壶

顾景舟的“牛盖洋桶壶”于2012年北京保利春拍以230万元成交。他早年曾受“洋桶王”储铭亲授,此壶在传统基础上更显精致:凹肩线利落,母子盖双线密合,颈与肩的节奏变化细腻,二弯嘴与圆底呼应,俯视可见线条韵律丰富,将光器的点线面和谐做到了极致。  

朱可心紫砂壶

朱可心洋桶壶

朱可心的“洋桶壶”2010年长风秋拍以19.04万元成交,同样在传统中藏巧思:凹肩线与母子盖严丝合缝,颈肩过渡暗藏风华,牛盖的线条韵律在不动声色间凸显雅致。这类光器作品虽少见,却足见他并非只擅花器的功底。

 

五、传炉:方圆之间的古韵匠心

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传炉壶

顾景舟的“传炉壶”2013年北京匡时春拍以195.5万元成交,以底槽清为胎,方中寓圆、圆中藏方:鼓腹饱满蓄势,三弯流与耳形把对称,盖纽如柱础稳立,平底四乳丁足添古韵。壶身刻“功存悦志”与钱币纹,更添古朴之气,将传炉珠圆玉润的精髓演绎得淋漓尽致。  

朱可心紫砂壶

朱可心传炉壶

朱可心的“段泥传炉壶”2016年西泠春拍以6.325万元成交,属早年佳作。传炉作为光素器,讲究方中寓圆的工艺难度,而他抟砂娴熟,此壶选料更精、制工更细,存世稀少,足见其光器功底同样扎实。

 

看罢这些作品便知,顾景舟与朱可心从不是光器和花器的对立。顾景舟的花器藏着文人风骨,朱可心的光器透着自然灵气,他们在相同题材中各展所长,用匠心诠释着紫砂艺术的多元魅力。若问谁更厉害,或许答案就在这些作品里——真正的大师,从不受限于标签,而是让每个题材都成为自己的“拿手好戏”。

徐汉棠一脉传承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