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生紫砂壶铭文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曼生紫砂壶铭文藏文人巧思,每款壶身铭文皆含雅韵与哲思。曼生紫砂壶铭文融书法篆刻于紫砂,让壶具更富文化魂,寻经典曼生紫砂壶铭文,感受茶器与文字的千年共鸣。

陈曼生(1768-1822),原名鸿寿,字子恭,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身为“西泠八家”之一,以书法篆刻名世,更将文人意趣融入紫砂制壶,开创“曼生壶”一派。

其壶型简朴雅致,铭文或咏物、或抒情、或悟道,将金石笔墨与实用器物完美结合,留下一段“壶随字贵,字依壶传”的佳话。以下便循着十六款曼生紫砂壶的脉络,细品其造型之妙与铭文之韵。

 

一、石瓢壶

陈曼生紫砂壶

石瓢壶以“瓢”为形,壶身呈扁圆瓢状,线条刚劲中见圆润,壶嘴前伸如喙,壶把顺势弯曲与壶身浑然一体,三足鼎立稳立,尽显质朴古雅。

壶身铭文:不肥而坚,是以永年

铭文既指器型收敛,质地坚硬,以切壶形,又暗含养生智慧:饮茶去腻清身,瘦而矍铄方得长寿,形与意相融,尽展曼生壶文心。

 

二、井栏壶

陈曼生紫砂壶

井栏壶造型仿古井之栏,壶身似圈足沉稳的井栏,壶肩微敛,壶盖隆起如井台,壶钮小巧似汲水辘轳,摩挲间仿佛能触到岁月的包浆。

壶身铭文“汲井匪深,挈瓶匪小。式饮庶几,永以为好

铭文以井喻情,井水滋养万物如情谊绵长,壶型与文字相契,让品茗成为连接古今的情感纽带。

 

三、合欢壶

陈曼生紫砂壶

合欢壶取“合家欢乐”之意,壶身由两瓣对称弧面合成,接缝隐而不露,壶盖与壶身严丝合缝,提梁弧度柔和如相拥之姿,整体线条流畅如情感的自然流露。

壶身铭文:“八饼头纲,为鸾为凤,得雌者昌。”

“八饼头纲”指顶级贡茶,“鸾凤”象征和谐相伴,铭文将茶香与团圆愿景结合,让壶不仅是茶具,更成为传递美满的载体。

 

四、周盘壶

陈曼生紫砂壶

周盘壶壶身呈圆形盘状,壶腹饱满如古鼎,壶盖平整微凸,壶钮为扁圆乳钉状,尽显鼎彝的稳重气象。

壶身铭文:“吾爱吾鼎,强食强饮,曼生作乳鼎铭。”

铭文以“鼎”喻壶,既赞器物之珍,又含“强食强饮”的豁达.人生如品茗,当尽兴而为,藏生活智慧于古朴造型之中。

 

五、横云壶

陈曼生紫砂壶

横云壶壶身如云团舒展,壶肩圆润如流云漫卷,壶嘴似云尖微翘,提梁如横云过肩,轻摇间仿佛有云气流转。

壶身铭文:“此云之腴,餐之不癯,列仙之儒。”

“云之腴”赞壶中茶韵如云中珍馐,“餐之不癯”言饮茶可使人神清气爽,“列仙之儒”更将壶抬升至连接人间与仙境的境界,尽显文人“以茶养仙”的雅趣。

 

六、南瓜提梁壶

陈曼生紫砂壶

南瓜提梁壶以“提梁”为巧,壶身饱满如瓜,壶嘴短而有力,提梁呈弧形拱桥状,两端与壶身衔接自然,提携时稳而不晃。

壶身铭文:“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

铭文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引东坡诗境,将冬饮暖茶的惬意与文人闲情相融,茶香里尽是千年诗韵。

 

七、石铫提梁壶

陈曼生紫砂壶

石铫提梁壶仿古代煮茶石铫之形,壶身深直如铫,腹底微收,壶嘴细长如喙,硬提梁线条硬朗,尽显实用与古朴之美。

壶身铭文:“铫之制,搏之工,自我作,非周穜。

铭文直言创新之志,在传统石铫形制上融入巧思,既是对技艺的自信,也是对匠心的坚守。

 

八、石瓢提梁壶

陈曼生紫砂壶

石瓢提梁壶融合石瓢的质朴与提梁的灵动,壶身扁圆如卧石,三足鼎立,高拱提梁如长虹过肩,与壶身形成虚实相生之趣。

壶身铭文:“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

“煮白石”喻煮茶之雅,“绿云”状茶汤之翠,“桐君”为古代茶神,铭文勾勒出一幅邀仙品茗的闲逸图景,让壶中不仅有茶香,更有故事。

 

九、乳瓯壶

陈曼生紫砂壶

乳瓯壶的壶身圆润如瓯,腹鼓似孕,壶盖圆鼓,壶钮小巧如乳头,线条柔缓如母怀,尽显温润生机。

壶身铭文:“乳泉霏雪,沁我吟颊。”

“乳泉”喻茶水甘甜如乳汁,“霏雪”状茶汤沫白如雪,铭文将饮茶的体感与诗意结合,让品茗成为身心的双重滋养。

 

十、石扁壶

陈曼生紫砂壶

此石扁壶更显简约,壶身扁如卧石,壶壁轻薄,壶嘴短粗实用,无多余装饰,尽显“大道至简”之态。

壶身铭文:“扁石之形,解我之渴。”

寥寥数字,直指壶的实用本质,扁石造型与“解渴”功能相映,回归器物最本真的价值。

 

十一、匏瓜壶

陈曼生紫砂壶

匏瓜壶仿天然匏瓜形态,壶身如半剖匏瓜,腹鼓颈细,壶嘴从肩部斜出,壶把仿瓜蒂自然弯曲,自带田园野趣。

壶身铭文:“饮之吉,匏瓜无匹

匏瓜在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铭文以无匹”赞其独特,饮之则吉,将自然之形与美好寓意相融。

 

十二、笠荫壶

陈曼生紫砂壶

壶体以夏暑箬笠为造型灵感,形制简朴古雅,壶身中部内敛束腰,嵌入式壶盖中央立扁圆形钮,盖沿至壶面浑圆自然,下部敦厚宽撇,流嘴上翘,飞把曲圆,线面流转自然,比例协调。。

壶身铭文:“笠荫暍,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

前半句描绘夏日笠下品茶的惬意,点明斗笠遮荫与茶水解渴的功能差异,后半句借佛家“不二法门”思辨二者本质统一,体现陈曼生融合禅理与茶道的创作理念

 

十三、却月壶

陈曼生紫砂壶

壶身似半月横卧,壶肩弧形如月华晕染,壶嘴短圆如月牙初升,壶盖微凸似月面起伏,自带清辉雅韵。

壶身铭文:“月盈则亏,置之座隅,以我为规。”

铭文以月喻人生,“月盈则亏”暗含处世哲理,将壶置于座旁,便如以月为规,时刻警醒谦逊之道。

 

十四、葫芦壶

陈曼生紫砂壶

葫芦壶仿葫芦造型,上小下大两球相接,壶腰束紧如葫芦缢痕,壶嘴从下球斜出,壶把仿藤蔓缠绕,自带亲切感。

壶身铭文:“作葫芦画,悦亲戚之情话。”

葫芦多子多福,铭文以“悦亲戚之情话”点出阖家欢聚之景,让壶成为承载亲情暖意的载体。

 

十五、合斗壶

陈曼生紫砂壶

壶身似斗形上敞下收,壶盖隆起如斗魁,壶钮如斗柄指天,整体造型如仰观星斗,尽显苍茫之感。

壶身铭文:“北斗高,南斗下,银河泻,阑干挂。”

铭文以星河入题,北斗、南斗、银河意象壮阔,与斗形壶身相契,仿佛将宇宙乾坤收于一壶之中。

 

十六、半瓦壶

陈曼生紫砂壶

半瓦壶仿半片古瓦为壶,弧形自然如岁月冲刷,壶肩平缓,壶盖薄平,壶底印“阿曼陀室”方印,尽显古朴。

壶身铭文正面“延年”,背面“不求其全,乃能延年,饮之甘泉”。

铭文以“半瓦”喻人生,不求圆满方得长久,饮甘泉而延年,将豁达心境融入残缺之美。

 

十七、半瓢壶

陈曼生紫砂壶

半瓢壶取半瓢之形,弧面流畅如舀水之瓢,壶底微凹,壶嘴短直,壶底“阿曼陀室”与把梢“彭年”印鉴相映,标明出处。

壶身铭文:“宜春日强,饮吉。”

铭文点明春日饮茶之吉祥,“宜”字含顺应时序之意,半瓢造型简约,却藏着对时令与生活的细腻感知。

 

十八、半瓜壶

陈曼生紫砂壶

半瓜壶仿半剖瓜果之形,弧面起伏如瓜纹自然,壶嘴如瓜蒂延伸,壶把仿藤卷曲,壶底“阿曼陀室”与“彭年”印鉴见证匠心。

壶身铭文:“梅雪枝头活火煎,山中人兮仙乎仙。”

铭文描绘冬春之交梅雪煎茶的雅境,“山中人”、“仙乎仙”将品茗升华为超然之乐,半瓜的生机与茶香的清冽相映成趣。

 

曼生紫砂壶之妙,在形、在铭、更在情。每一款壶型皆是自然与匠心的对话,每一句铭文皆是文人与生活的共鸣。当茶香从壶中溢出,那些刻于壶身的文字便活了过来,让品茗不再是简单的解渴,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相遇。

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