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生十八式中的冷门壶型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探秘曼生十八式中的冷门壶型,这些小众壶型藏文人巧思。从竹炉到镜瓦,以铭文、造型传古韵,尽显曼生十八式中冷门壶型的独特艺术魅力。

紫砂壶艺领域,曼生壶以文人与匠人的深度融合著称,将文学、书法、篆刻之美凝于一壶,开创了独树一帜的文人壶风格。

世人熟知的曼生十八式”实则是古人对其壶型丰富性的泛指,据考证,曼生设计的茗壶样式远不止此,仅《阳羡砂壶图考》便收录26种,现存可考的更是多达40余种。

其中不少壶型因存世稀少或记载有限,成为壶友眼中的“冷门珍品”,它们同样承载着曼生壶的文人风骨与艺术巧思。

 

1. 天鸡壶

陈曼生紫砂壶

此壶脱离具象鸡形,仅以饱满圆鼓的壶身、昂首挺胸的壶流,便勾勒出“雄鸡一唱天下白”的意境,尽显“道器相融”的设计哲思。

壶身镌刻“天鸡鸣,宝露盈。曼生。”寥寥数字,既点出鸡为“德禽”的文化意象,又借其司晨报晓的特性,传递迎接光明的吉祥寓意,留白处给人无限遐想。

 

2. 三足炉鼎壶

陈曼生紫砂壶

壶型古典高雅,弧盖配扁钮,泥质温润细腻,工艺精到。圆润壶身中暗藏刚劲,三足鼎立的设计既显智者胸襟,又透出青铜古器的肃然之气。

壶身铭文“辉映珠盘、宜试凤团,曼生铭”颇具典故,“珠盘”源自《周礼》“合诸侯则供珠盘玉敦”,象征尊贵;“凤团”则指宋代贡茶,暗喻此壶宜泡好茶,古今雅趣尽在一壶之中。

 

3. 棋奁壶

陈曼生紫砂壶

以温润段泥为胎,形制取自棋奁,即古人盛围棋之器,为“曼生十八式”经典造型。壶身下半部呈碗状,弧度饱满;壶肩折线刚劲,自然胥出,尽显古朴浑成之美。

壶身正面刻“饮之清心,黑白分明,曼生”十三字,笔意洒脱,更藏禅茶悟道、明心见性之理。把下钤“彭年”小印,壶底钤“陈鸿寿印”阳文方章,乃曼生常用印,推测此为其自用茶具。

 

4. 竹炉壶

陈曼生紫砂壶

此壶以调砂紫砂泥制胎,成品色泽滋润,圆桶身形配平盖,设计简洁古朴,尽显返璞归真之趣。

壶身铭刻“石泉竹炉”四字,落款“曼生”,寥寥数字勾勒出“竹炉煮泉”的清雅茶境,让人仿佛置身山林,于简朴中品味茶之真味。

 

5. 镜瓦壶

陈曼生紫砂壶

以经典井栏壶为蓝本,却将壶盖巧制成“秦砖汉瓦”式样,壶钮嵌入其中,圆腹上收下敛,方形短流小巧古拙,尽显古意。

壶身铭文“日之光,泉之香,仙之人,乐未央”,将日光、泉香与品茗之乐相融,字里行间满是文人寻仙问道般的闲情逸致。

 

6. 倒把描金壶

陈曼生紫砂壶

陈曼生紫砂壶

嵌盖平缓合体,柱钮与壶身浑然一体,一弯嘴曲中见妙,把圈外扁里圆,底圆而阔,造型圆润协调。盖款“嘉庆己卯朗岑制”见证年代

壶体描金篆书“明月催诗,蟹眼泡就,齿颊生香”落款“曼生书”,文雅中藏趣味;壶口包金边更添富贵气,却因文字加持不显俗艳,尽显“富贵中藏文气”的巧思。

 

7. 龙钮扁方合斗壶

陈曼生紫砂壶

壶身以四片斗形泥片与正方泥片镶接成斗状下半部,上部再镶接四片覆斗形泥片,上下组成扁方合斗造型,虽扁却方正不阿,尽显工法严谨。壶钮塑为盘踞螭龙,神态矫健;四方弧形流、把与壶身协调呼应,制作精湛。

壶身一面刻山水,一面题“北斗阑干南斗斜,合为一点露珠珠”,诗画相融,妙不可言。

 

8. 云蝠方壶

陈曼生紫砂壶

陈曼生紫砂壶

栗色砂质隐现的云蝠方壶,壶身及盖、钮、把、足皆为四方造型,尽显方正之美。盖面饰蝙蝠祥云纹,暗合“福运吉祥”之意

壶身一壁雕山水,一壁刻铭“外方内清明,吾与尔偕亨”,既赞壶之品性,又寄寓君子之交的清雅愿景,文与器互为表里。

 

9. 钧釉金石文方壶

陈曼生紫砂壶

陈曼生紫砂壶

方砖式造型稳重挺拔,壶流弯曲遒劲,盖与壶身纹丝密合。壶身一侧模印西汉《五凤二年刻石》纹饰,此石为现存最早西汉刻石之一,字迹浑成高古,尽显金石意趣。

全壶满施钧釉,釉色流淌自然、斑驳雅致,极为罕见。壶底钤“陈曼生制”。此壶将碑刻文化、釉彩工艺与壶艺结合,是嘉道文人壶“融金石于茶器”的典范之作。

 

这些冷门曼生壶虽不如经典器型广为人知,却同样以独特的造型设计、隽永的铭文书法,诠释着“文人壶”的核心精髓——于方寸之间藏天地,于茗器之中寄情怀,为紫砂壶艺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艺术印记。

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