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紫砂名家 明清/近代
-
紫砂七大老艺人之一
现代著名紫砂陶艺大师
擅长筋纹器、方器创作
王寅春(1897-1977年),1910年拜制壶艺人金阿寿为师,学习紫砂陶艺。3年满师后,上门帮客户当制坯师傅。1921年起,因他制坯手艺特好,上海客户向他长期定制各式水平壶,他用印“阳羡惜阴室王”盖于壶底,“寅春”章盖于壶,从而名扬上海。 -
紫砂七大老艺人之一
徒弟汪寅仙、吕尧臣等
作品入选人民大会堂
擅长光素器、筋纹器
吴云根(1892-1969年),又名吴芝莱。1892年生于宜兴和桥,与汪宝根、朱可心为师兄弟,是著名的“紫砂七大名艺人”之一,14岁拜汪升义(汪生义)为师。1915年到山西省平定县平民陶器厂任技师、1929年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陶瓷科当技术员、1931年受聘于江苏省立陶瓷职业学校窑业科任技师、1954年进入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11月开始为紫砂厂招收第一批学员传授紫砂制作技艺、195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紫砂“技术辅导员” ,成为著名的“紫砂七大名艺人”之一。为当今紫砂艺术界培养出了如高海庚、汪 -
清末民国著名紫砂艺人
有“民国狮球冠军”之美誉
1915年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
江案卿(1886-1953),宜兴大浦洋渚人,清末民国著名紫砂艺人,有“民国狮球冠军”之美誉,1915年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制壶技艺精良,曾有“仿古明有陳光明,暗有江案卿”之誉。1912年,时值宜兴蜀山“阳羡紫砂陶艺工业公司”兴旺之时,聘请江案卿为技师制壶。所制“狮球壶”参与南洋劝业会展品,之后又参加1915年美国“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并获奖,从此江案卿“狮球壶 -
紫砂七老艺人之一
有“陈鸣远第二”之美誉
善制水丞、杯盘、炉鼎等器
裴石民(1892-1976),原名裴云庆,又名裴德铭。宜兴蜀山人。著名紫砂艺 人。早年习艺,艺成后擅制仿古紫砂器,颇负盛名。善制水丞、杯盘、炉鼎等器,造型典雅别致,具有青铜器敦厚稳重之特点,尤擅仿真果品。有“陈鸣远第二”之美誉。在紫砂艺苑中独树一帜,为紫砂历史上求新求变,求精求妙,精而少,少而妙,不可多得的能工巧匠之一。 -
清末民国紫砂大家
“蜀山陶业合作社”创始人之一
以藏有一把唐凤芝壶为荣
有”唐门鱼化龙“之美誉
唐凤芝(1900-1976),男,宜兴丁蜀上袁村人,1954年移居蜀山南街。1946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他创制了“抗战胜利壶”,又称“国光壶”,籍示爱国热忱。上世纪50年代初,唐凤芝与王寅春、顾景舟(唐凤芝父亲的干儿子)被蜀山陶业合作社聘为技术骨干。 -
民国著名紫砂高手
民国三宝三根之一
伯父清末名家汪春荣
吴云根、朱可心师兄弟
上海铁画轩艺人
汪宝根(1890-1954年),号旭斋,宜兴蜀山人。为民国时期紫砂高手三宝三根之一(三宝:李宝珍、汪宝根、陈宝生)。汪宝根早年随伯父、清末名家汪春荣(生义)学艺,与壶艺大师吴云根、朱可心为同门师兄弟。出师后曾在宜兴吴德盛公司、上海铁画轩公司任技师。1935年,他制成大东坡壶与三友瓶,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并获优等奖。曾与清末紫砂名家黄玉麟是邻居,常常向黄玉麟请教,学到了不少制壶绝艺,并以樱桃小包嘴制壶而闻名壶艺界。汪宝根身材矮小,但精力过人,制作不满意随即毁之,不做到尽善尽美绝不出手,虽制作较多但求者难得。 -
清末民国著名紫砂艺人
师从紫砂大家俞国良
民国壶艺高手“三宝”之一
李宝珍(1888-1941),江苏宜兴人,清末民国著名紫砂艺人,师从紫砂大家俞国良,为民国壶艺高手三宝(李宝珍,汪宝根,陈宝生)之一,与当时陶艺家专供于铁画轩,所制壶朴实厚重,圆融不已。传世作品极少,壶器流传多为光货。 -
清末民国杰出紫砂大家
曾获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金奖
1932年美国芝加哥博览会优秀奖
1936/1937年“江苏省物品展览会”特等奖
俞国良(1874-1939),又名祖琳,江苏无锡锡山人,晚清民国杰出的紫砂艺术家,和黄玉麟的制壶功力在伯仲之间,是继黄玉麟之后又一重要的制壶大家。所创作的紫砂作品曾获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金奖,1932年美国芝加哥博览会优秀奖,1936年、1937年“江苏省物品展览会”特等奖。曾受聘至苏州金石家、书法家吴大澄制壶,用印“愙斋”。款式有“汉君壶”、“乳鼎壶”、“白泥大壶”。清末(1900年)为两江总督端方造壶,印款为“陶斋”、“宝华庵”,名噪一时。俞国良遗留下来的茗壶仅有60余把,多被各大物馆收藏,所制作品 -
民国著名紫砂名家
有”唐门鱼化龙“之美誉
唐树林(1906—1950),出生于宜兴丁蜀上袁村紫砂世家,承袭家传,习得一手紫砂壶制作技艺。主要作品有:“风卷葵”、“鱼化龙”等。其仿制胞兄唐凤芝的“鱼化龙壶”,龙鳞细腻,龙头、龙舌均伸缩自如,腾云驾雾,气势不凡,整体朴雅,十分精美;雕镂生动,布局恰到好处,形象、色泽及表面纹理,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曾轰动一时,为爱好者争相收藏。 -
清末民国紫砂艺人
史莲生(1880~1950),清末民国紫砂艺人。俗名“彭年”、“莲生”,他承袭祖制,世居宜兴川埠潜洛村。十岁开始学习制壶、制盆、制紫砂杂件技艺。史莲生所制之器有些作品镌铭刻字,落款为“彭年”,亦有些作品落款为“莲生”,亦存在“彭年莲生”同时落款于一器的现象。在清末民初阶段制作的成套碗碟,成套拼盘,很有市场潜力。亦有仿古作品问世,或钤清中期名艺人之款,或无款。 -
清代紫砂制壶名家
曾为清宫制作贡品
与邵大亨同期制壶名手
邵友兰,清嘉庆至咸丰年间人,是当时的紫砂制壶名家之一。也是当代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祖母的前辈人。邵友兰善做仿古器型,尤以“配泥精致,质坚如玉为一绝”。道光年间曾为清宫制作贡品,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有他的传器。 -
清雍乾年间制陶名家
斋号“范庄农家”
名“静安”字“迪恩”
范章恩,一名“静安”,字“迪恩”,斋号“范庄农家”。清雍正乾隆年间制陶知名艺人,出身于紫砂世家,其家族在宜兴紫砂发展历程中有着重要地位。雍正乾隆年间,范章恩开创了代代相传的范家农庄作坊式紫砂生产。他所制茗壶多为扁式,造型均衡典雅。其壶身线条流畅自然,比例协调,给人一种端庄、稳重之感。壶嘴(鞠流)设计平和,出水流畅,断水利落。壶体骨肉均匀,胎质坚实,体现出高超的制壶技艺。此外,壶上的题铭书法酷似米芾,为其作品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 -
著名制壶名家
紫砂一厂创始人
紫砂二厂创始人
紫砂重要奠基人之一
有”唐门鱼化龙“之美誉
唐祝和(1918-1983),男,宜兴丁蜀上袁村人,人称“小诸葛”,上世纪80年代初创办宜兴紫砂工艺厂,培养了一批农村紫砂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宜兴紫砂事业发展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上世纪70年代曾去山西省传授紫砂技艺。唐祝和与唐凤芝、唐树林、唐树芝为民国时期的著名制壶艺人,唐氏兄弟的“鱼化龙壶”、“风卷葵壶”、“捆竹壶”、“蜂菊茶具”等,在当时紫砂圈内极负名气。而唐祝和不仅茶壶做得好,从紫砂泥料精选、造型设计到烧成,做工具样样精通,是公认的紫砂全才;解放后参与紫砂陶业社的技术辅导和厂部领导工作。 -
民国著名紫砂大家
师从范大生、程寿珍
擅长松竹梅创新
冯桂林,男(1902-1945),字民生,宜兴人,近代紫砂壶名家,被誉为一代英才,为江苏省立陶器厂“利永陶工传习所”第一批艺徒,师从范大生、程寿珍等名师。他继承传统,时出精品,尤善以竹为题材,创作设计许多新壶,如竹根壶、圆竹段壶、松段壶、梅桩壶、三友壶、四方竹段茶具等,风格独特,构思巧妙;他的制品先后曾用“卷翁”、“金鼎商标”、“立信”等款式作印记。一生创制紫砂花货精品甚多,仅新品种类就达二百余种,实为紫砂壶史上少有的奇才。 -
紫砂七老艺人之一
当代紫砂陶刻大家
1959年赴京受中央领导接见
徒弟徐秀棠/谭泉海/鲍志强等
任淦庭(1888.8-1969.12)又名干庭,字缶硕 ,号漱石、石溪、聋人、大聋、左民、左腕道人。江苏宜兴人,陶刻大家。在家排行老三,长兄淦坤,精于刻纸,二哥不幸早逝,四弟淦儒,是专工花鸟人物。下传徒弟有当今陶刻名家徐秀棠、谭泉海、毛国强、鲍志强、沈汉生、咸仲英、鲍仲梅等。 -
清康熙紫砂名手
花货的开山鼻祖
开创壶体镌刻诗铭作装饰
陈鸣远,本名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壶隐,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出生于紫砂世家,所制茶具、雅玩达数十种,无不精美绝伦,他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署款以刻铭和印章并用,款式健雅,有盛唐风格,作品名孚中外,当时有“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 -
清末著名制壶大家
以供春,鱼化龙最著盛名
黄玉麟(1842-1911年),原名玉林,曾用名玉麟。宜兴蜀山人,为清末著名制壶大家。从师邵湘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曾被苏州吴大澄聘到家里制壶。黄玉麟在吴家鉴赏到许多古代青铜器和陶器,把这些艺术特色,融化到制壶中,使之技艺精进。晚年每制一壶,“必精心构撰,积日月而后成,非其人重价弗予。虽屡空,不改其度”。善制《弧菱壶》、《雪花提梁》、《掇球》、《供春》、《鱼化龙》诸式,精巧而不失古意。又善制假山,层峦迭嶂。 -
紫砂名家
程寿珍之子
陈盘根,著名紫砂壶大师程寿珍之子,子承父业制作紫砂壶,程寿珍逝世后,所制器物钤用父亲“冰心道人”、“八十二老人”等印章于自己所制紫砂壶上,但与其父亲作品在形制格局上有差异。其作品器形精美,工艺精湛,砂质细腻,不失古韵。 -
民国紫砂名家
师承民国名家范大生
为冯桂林师兄
近代花货名家之一
施福生为启蒙师傅
叶德喜(1897-1988),又名德熙,字玉良,宜兴周铁人。师承范大生(敬称范广善、范钦仁父子为“范大生”),为冯桂林师兄,亦为施福生的启蒙师傅。三十年代曾在上海仿制紫砂古董,阅遍精品无数,五十年代移居上海。代表作有《鱼化龙》、《柿子》、《上梅段》等,为民国独树一帜的花货名家之一。世人皆知有人国良,而不知有玉良,与同代的俞国良相媲美,这是紫砂界对叶德喜技艺的肯定。 -
清代壶艺巨匠
“西泠八大家”之一
二代紫砂领军人物
擅长古文辞精于雕琢
陈曼生,本名陈鸿寿(1768-1822),清浙江钱塘(今余杭)人,名鸿寿,字子恭,号曼生,一号种榆道人,曼公,曼龚,夹谷亭长,胥溪渔隐等,“西泠八大家”之一,擅长古文辞,精于雕琢,以书法篆刻成名,其文学、书画、篆刻样样精通,才气过人。
名家
快速查看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