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末著名宜兴紫砂巨匠

    创造

    陈仲美,江西婺源人,生卒不详,明末著名宜兴紫砂巨匠,原在景德镇制瓷,后至宜兴制做紫砂陶。乃是明代极具创造性的紫砂艺术家,亦是一位把瓷器装饰工艺与紫砂壶的成型工艺完美结合的一代标志性人物。
  • 民国紫砂艺人

    擅制巧色佛手壶

    范锦甫,民国时期宜兴紫砂艺人,精于制壶,擅作花货。香港茶具文物馆藏有“范锦甫巧色佛手壶”一具,制作精美,形象逼真,生动传神。
  • 清末民初紫砂艺人

    擅制传统经典款

    范静安,清末民初宜兴紫砂制壶艺人。生卒不详。静安所制紫砂壶盖钤“静安”印,底都钤“范庄农家”章。
  • 清乾隆紫砂制壶艺人

    邵元祥,清乾隆时期宜兴制壶艺人,生卒不详。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元祥制壶坚结,式度近亨裕、亨祥,而精细不逮。披云楼藏中壶一柄,底钤‘邵元祥制’篆文方印。朋辈家多有藏器,印章相同而形式不一,制工则如出一手也。”
  • 明晚期紫砂制壶名家

    善摹时大彬,李仲芳

    陈信卿,明晚期宜兴制壶高手,善制宜兴茗壶,仿时大彬、李仲芳诸器,颇为逼真,雅瘦工整,自是不群。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雅流》:“陈信卿,仿时、李诸传器,具有优孟叔敖之肖,故非用卿族。品其所作,虽丰美逊之,而坚瘦工整,雅自不群。貌寝意率,自夸洪饮,逐贵游闲,不务壹志尽技,间多伺弟子造成,修削署款而已。所谓心计转粗,不复唱渭城时也。”
  • 中青辈实力派

    擅长全手花器创作

    市场价格连年攀高

    范国华,男,1969年生于江苏宜兴,1986年进紫砂二厂培训班,2010年师从江建翔先生,从艺至今,善制花货,对于自然界之物观察入微。基于内心的感受,作为独特的艺术表达,将紫砂陶艺(赏与玩)臻于形而上的境界,是位“理趣兼备,合于美学”的花货魔术师。
  • 中国四大观赏石之一

    产于安徽省灵璧县

    乾隆封为“天下第一石”

    灵璧石,中国四大观赏石之一,安徽省灵璧县特产,与太湖石、英石、昆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奇石,清朝时期曾被乾隆封为“天下第一石”。其造型似山非山,似兽非兽,于抽象中见具象,充分展现“瘦、皱、漏、透”的古典赏石美学标准。
  • 紫砂装饰技法之一

    盛行于雍正乾隆两朝

    该釉色在宫廷中的应用

    炉钧釉是清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厂新创的一种仿钧低温釉,此后历朝均有烧造,盛行于雍正、乾隆时期。此种釉有施于瓷胎上者,也有施于宜兴紫砂胎上者,烧成后釉中紫红、蓝、绿、月白等色熔融一体,斑璨淋漓。清人撰《南窑笔记》曰:“炉均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炉钧釉主要以流淌的蓝釉形成自然的垂流条纹,其间密布红色或青色斑点。雍正朝炉钧釉瓷器上那种红中泛紫、似成熟的高梁穗颜色,被称之为“高梁红”。
  • 紫砂制壶名家

    汉臣,生平不详,紫砂史料记载寥寥,以一把清早期“汉臣”款紫泥狮钮大壶彰显非凡技艺。十八世纪大壶多粗率,此壶却精妙绝伦,堪称百中无一的珍品。这把壶成为研究其风格与当时紫砂工艺的重要实物,历经岁月,艺术魅力不减,为后世珍视。
  • 清嘉庆紫砂名手

    味泉,清嘉庆紫砂名手,生卒不详,以精湛壶艺留名。经顾景舟鉴定,故宫藏 “味泉款黑砂竹节式壶” 确认为其嘉庆年间作品,为其生平提供重要佐证。作品兼具工艺价值与研究意义。
  • 民国紫砂名家

    师从紫砂大家俞国良

    陈汉西,民国时期宜兴紫砂名工,早期师从俞国良,1921年利用陶业公司成立陶工传习所,乃其中优秀学员。
  • 清中紫砂名家

    蒋德林,字万泉,清嘉庆、同治年间宜兴制壶高手,江苏省宜兴蜀山人,生卒不详。所制砂壶,色泽光润,形制素雅,名闻一时。据光绪《宜兴县志》记载:德林“百艺极精,凡茗壶、花盆、杯盘及一切书案陈设器具,色色工致,为一时之冠。”顾景舟主编《宜兴紫砂珍赏》曾著录万泉传器三持。
  • 民国时期宜兴紫砂艺人

    沈孝陆,又名孝鹿,生于宜兴城南中袁村,民国时期宜兴紫砂艺人。工冶茗壶,技术熟练,常为毛顺兴陶器店制壶。1954年与顾景舟、王寅春等一同受聘参加汤渡陶业合作社紫砂工厂。1956年受聘蜀山紫砂合作社(现紫砂工艺一厂)。作品多用“沈孝鹿”、“孝陆”、“孝鹿”等款识。
  • 紫砂制壶名家

    善制仿古、掇球壶

    清末民国制壶名家程寿珍之子

    盘根,程盘根,清末民国制壶名家程寿珍之子。承其父艺,善制仿古、掇球等器型。
  • 乾隆年间制器

    清代乾隆年间,宜兴紫砂迎来技艺与审美双重成熟的黄金期,此时的紫砂壶既承明代朴雅遗风,又融当朝宫廷华贵气韵,成为实用与艺术完美交融的时代符号。流传至今的乾隆紫砂,不仅是制壶技艺的见证,更藏着清代社会文化的缩影 —— 那温润的包浆里,有匠人的指尖温度,有文人的笔墨情怀,更有一个时代的审美风骨,实为收藏与品鉴的上佳之选。
  • 清早期制壶名家

    周发祥,清乾隆年间宜兴紫砂制壶名手,虽生平史料寥寥,却以一手大文旦壶名传后世。其作品最得 “古拙” 真味,寻常之作藏浑朴气象,精品则巧而不纤、工而能朴,于精严制工中见天然意趣。观其器,从容大度,曲度合宜,每一处线条转折皆显匠心,通体透着沉静古朴的韵味,不愧名家手笔。
  • 清末民国宜兴紫砂艺人

    岩如,清末民国宜兴紫砂艺人。善于制壶,佚姓。香港茶具文物馆藏有“刻铭人物掇球壶”一具,岩如制壶,石如镌刻。
  • 上海龙华古寺方丈

    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辽宁营口楞严禅寺方丈

    照诚法师,俗姓王,辽宁大连人。现任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龙华古寺、辽宁营口楞严禅寺方丈,上海圆明讲堂、辽宁大连正觉讲寺等寺院住持。
  • 上海玉佛禅寺方丈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

    释觉醒法师,1970年生于辽宁锦西​,1985年依上海玉佛禅寺欣一法师出家并受戒,同年进入上海佛学院学习,1989年毕业于上海佛学院,1999年推举为玉佛寺第十一任方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玉佛禅寺方丈。倡导 “文化建寺、教育兴寺”,致力于佛教传承与社会公益,以深厚学养与奉献精神获广泛尊敬。
  • 书画家

    当代唐伯虎

    林筱之(1928-2023),书画大师林散之之子,世称 “当代唐伯虎”。三岁识字,五岁随父学书画,后师从黄宾虹,六十载临习黄子久、石涛等名家画作,兼学二王、颜真卿等碑帖,书风近父,平稳秀逸,笔含灵气。其 “钩手” 执笔、悬腕中锋得父传,尽显一家风骨。
  • 1/359 下一页 跳往第 确定
名家
快速查看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