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紫砂商城 陈信卿 陈信卿款紫泥《倭角方壶》
描述
陈信卿,明晚期宜兴制壶高手,善制宜兴茗壶,仿时大彬、李仲芳诸器,颇为逼真,雅瘦工整,自是不群。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雅流》:“陈信卿,仿时、李诸传器,具有优孟叔敖之肖,故非用卿族。品其所作,虽丰美逊之,而坚瘦工整,雅自不群。貌寝意率,自夸洪饮,逐贵游闲,不务壹志尽技,间多伺弟子造成,修削署款而已。所谓心计转粗,不复唱渭城时也。”
款识:泰昌庚申烁日六月望日,为眉公先生制,信卿。(底款)
1976年,宜兴鼎蜀镇羊角山发现紫砂古窑址,出土早期紫砂茶具残片,经考证,年代上限为北宋中期。这一发现证明宜兴紫砂器的生产已有千年历史。到了明代晚期,紫砂制器流行更为广泛,同时也产生了一批为后世所知晓的紫砂高手,如时大彬、徐友泉、陈用卿、陈信卿等人。而这个时期也正处于紫砂工艺与紫砂审美的变革时期。明代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载时大彬“初自仿供春得手,喜作大壶。后游娄东,闻眉公与琅琊、太原诸公品茶施茶之论,乃作小壶”。“李仲芳,行大,茂林子,及时大彬门,为高足第一。制渐趋文巧,其父督以敦古。”
可见在那个时期,紫砂正处于由大壶转小壶的变革过程中,换一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是一个大壶和小壶并存的时期。而此壶便诞生于这样的变化与交替之中。从壶的容积来看,此壶无疑属于“大壶”。但从制作工艺来看,其精细程度远高于明中期之作。该壶用料精细,自发黯然之光。壶身成型应采用了镶身桶之工艺,由于其每一面都充盈外鼓,因此其工艺难度要远远高于呈平面之四方器。而在衔接处转折形成倭角,其工艺难度更是达到了极致。为了与壶身呼应,壶嘴呈四方三弯的形态,亦带倭角。壶把呈圆角方形,与壶嘴对称,使整体线条多了一分柔美。方颈、方盖。盖面呈四瓣葵花形,凹凸起伏,对称工整,环饰壶钮。壶钮也为四方倭角造型,与壶身贯通一气。
壶底部采用了明代砂壶常用之刻款形式,落信卿款。而款识中刻写“为眉公先生制”,此处“眉公”极有可能为明朝大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那么,从款识的表面意思看,此壶便是陈信卿送给陈继儒的一件精工之品。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翠竹轩,信卿”壶一持,为目前所知的唯一信卿款传器。其亦被著录于顾景舟主编《宜兴紫砂珍赏》一书中。
眉公,陈继儒,字仲醇、眉公,号麋公、眉道人、白石山樵、白石樵、空青子、雪堂、醇儒。华亭人(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明嘉靖至崇祯年间人。文学家、书画家,爱好壶艺。与同郡董其昌齐名。少负才名,晓智略,长于诗文。致力著述屡征不仕,有“山中宰相”名。书法苏轼、米芾。善画山水、水墨梅竹,山水空远清逸,梅竹点染精妙。
作品图片
泥料特点
原矿紫泥
紫泥是夹泥矿层的一个夹层,矿体呈薄层透镜状。原矿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成后外观颜色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
紫泥主要成份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及铁质等。单种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强度高,稳定性佳,易掌控,紧密结实,成型较易,可制大品。
干燥收缩比约 11%,窑温为 1180℃。易生氧化铁熔点、跳砂及花泥。
紫泥制壶,烧成颜色偏红,泡养以后似红泥料。成壶透气性佳,热淋变色率高,亲茶,易养成,适宜泡轻焙火系列的乌龙茶和普洱生茶。
安全支付方式
-
1、快捷支付
-
2、银行转账
开户行及网点 户名 账号 上海市农村商业银行亭林支行 上海淘壶人实业有限公司 32784708010558942 -
3、门店交易(到店支付现金或POS刷卡)
上海店 上海市闵行区北松公路58号淘壶人紫砂艺术馆 电话:18501662999 宜兴店 宜兴市丁蜀镇陶瓷城F区12号楼1148 电话:18501671666
优质服务
服务保证
专业包装物流

欢迎咨询(最快1分钟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