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钱菊萍
  • 钱菊萍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 钱菊萍,1965年生于宜兴,2020年研高。钱菊萍之父钱洪奇曾担任宜兴紫砂工艺厂“会统”(安排生产的管理人员),母亲曹凤珍、姐姐钱菊华、舅舅曹生大擅长制壶。钱菊萍技术全面,光器、花器兼精,擅长制作多种壶型,唐门“竹编”为其特色。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浏览

名家介绍

钱菊萍,2020年研高。1965年生于宜兴,先后就读于东坡小学、丁蜀中学,与陶艺家范国歆是小学、初中、高中同学。

钱菊萍之父钱洪奇曾担任宜兴紫砂工艺厂“会统”(安排生产的管理人员),母亲曹凤珍、姐姐钱菊华、舅舅曹生大擅长制壶。钱菊萍自幼即喜陶艺,又经诸多名师指点,技艺愈发精湛。与唐永明结婚后继承唐门“紫砂竹编”传统工艺,在传统基础上加入自身理念,将古老技艺与多种壶型结合,开出一派全新面貌。所有作品中最满意的是“一篮民生”(代表作)和“螃蟹壶”。

钱菊萍技术全面,光器、花器兼精,擅长制作多种壶型,唐门“竹编”为其特色。1985年专业从事紫砂创作,1991—1995年在宜兴丁蜀紫砂工艺厂任技术辅导。后与丈夫唐永明携手创立“钱菊萍紫砂工作室”。唐永明是唐氏陶艺的第四代传人,其父唐祝和是宜兴紫砂工艺一厂、紫砂工艺二厂的创建者之一,伯父唐凤芝为民国时期制壶名人。

钱菊萍夫妇不仅继承了唐氏家族特有的传统制壶技艺,而且凭借天赋和探索精神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成果斐然。《玉壶春壶》、《方圆壶》、《江南春壶》等作品荣获奖项二十多次。

2000年至今,钱菊萍的作品一直被无锡市政府、宜兴市政府列为外事活动礼品。

唐门紫砂历史:

道光三十年(1850年),唐氏先祖得罪朝廷同僚,为避政治祸患,改名换姓,自山东道台任上辞官归隐。一家人乘船南下,本要去溧阳的戴埠,船家错听成“川埠”,于是阴差阳错到了宜兴。至上袁村,有小桥横跨,大船前行不得,遂听从今人邵全章祖父的劝告在宜兴定居,研究紫砂并传艺于儿子唐顺洪。

据宜兴陶瓷行业协会、宜兴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编的《宜兴陶艺人物录》记载,唐顺洪生子四人:唐凤芝、唐树林、唐树芝、唐祝和。

唐凤芝(1900-1976),宜兴上袁村人,16岁随父亲唐顺洪学艺,与王寅春、顾景舟同村,学艺时经常一起切磋。擅长设计创新,屡以新品风靡上海名流圈,并经租界销往欧美市场。抗战开始即很少制壶。为纪念抗战胜利,制成“抗日战争胜利壶”,壶上浮雕被称为抗战领袖的蒋中正像,又名“中正壶”。此壶参加1946年3月10日的“苏州国货展览会”,引起轰动,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唐凤芝由此名声大振,当上宜兴县参议员。20世纪50年代初,唐凤芝将“中正壶”正面的图案改为红五角星,变成“国光壶”,底署“人民团结共乐”。

唐树林(1906-1950),出生于上袁村,承袭家学,主要作品有“风卷葵”“鱼化龙”等。仿制胞兄唐凤芝的“鱼化龙”壶曾轰动一时。

唐树芝(1908-1951),出生于上袁村,主要作品有“洋桶壶”“鱼化龙”等。作品造型多变、浑朴有致,端庄大方,色泽雅正。

唐祝和(1918-1983),出生于上袁村。20世纪50年代初“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成立时随胞兄唐凤芝一同入社。唐祝和是业内公认的紫砂全才。他不仅茶壶做得好,从紫砂泥料精选到造型设计、制作工具、烧成样样精通,人称“小诸葛”。因懂技术、善管理,宜兴紫砂工艺厂成立时,唐祝和出任生产技术股股长兼耐火分厂厂长。后全家下放到农村,始终坚持以陶为乐。后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办“周墅耐火厂”(远舟集团前身),八十年代集合下放的技术骨干成立宜兴紫砂工艺二厂,任厂长。因积劳成疾,于1983年病故。

唐祝和有子唐永明(承伯父唐凤芝教导,擅制方器),唐永明之妻即钱菊萍。

艺事记录

1991年3月台湾杂志《壶中天地》(30)期报道唐氏紫砂历史

1998年以陶都知名青年制壶艺人入编《中外名人辞典》1V—820页

2000年紫砂美人肩花瓶荣获北京第二届现代生活精品博览会金奖

2001年入世界艺术家联合会会员

2002年联合国艺术收藏评审会授予“世界艺术家”称号

2002年入编《中国专家名人辞典》1V—815页

2003年入编《当代中国紫砂图典》1V—328页

2003年《紫砂蟹篓壶》荣获福建厦门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国际星级茶具大赛金奖

2004年香港著名影星郑则仕专程从上海到工作室收藏其作品

2004年中华合作时报刊登文章“妙手编织玉壶春”——记民间陶艺家钱菊萍

2004年《蟹篓壶》在北京国际工艺品、礼品展览会评选中获金奖

2004年《竹段壶》荣获中、日、韩国际茶文化交流会茗壶展评国际金奖

2005年《紫砂报春壶》获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公司举办“金凤凰”设计大奖赛优秀奖

2005年《紫砂玉壶春壶》在北京荣获第七届中国民族工艺品、礼品、收藏品三品览会金奖

2005年《掇球壶》在海峡两岸第三届中国(福建)国际茶叶、茶具大赛中获“特别金奖”

2005年9月2日,扬子晚报报道其事迹

2005年《竹编潘壶》获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银奖

2006年《江南春壶》获首届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金奖

2006年《方圆壶》获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览会金奖

2006年《莲花壶》获(东莞)国际茶叶、茶具、茶文化览会名优茶具评选金奖

2007年入编中国工艺美术集团《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集》

2008年《竹缘壶》在第四届国际文博会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2008年《鱼化龙壶》在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精品茗壶评选中荣获金奖

2009年《一篮民生壶》在第十一届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中国工艺美术创新艺术金奖

2010年《一粒珠》被江苏省文化厅文化名人艺术研究院文化名人档案库收藏

2010年《合菱壶》在中国(深圳)第六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2010年《裙花提梁壶》在第二届西部(成都)茶文化展览会茗壶评选中荣获金奖。

2011年《提升壶》在2011年中国(深圳)国际茶文化产业博览会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2011年《石瓢壶》在第五届中国西部(西安)国际茶业文化博览会上评选中荣获金奖。

2011年《鱼篓壶》被安徽省博物馆收藏。

2012年《汉方壶》在2012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2012年《金钟壶》被浙江省博物馆收藏。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