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曼生石扁

曼生石扁

曼生石扁

曼生十八式是由身为“西泠八家”之一的清代书画家、篆刻家陈鸿寿设计,紫砂艺人杨彭年、杨凤年兄妹亲手制作的十八种经典紫砂壶款式,因陈鸿寿字曼生,故名“曼生壶”或“曼生十八式”。
壶型说明

曼生十八式是由身为“西泠八家”之一的清代书画家、篆刻家陈鸿寿设计,紫砂艺人杨彭年、杨凤年兄妹亲手制作的十八种经典紫砂壶款式,因陈鸿寿字曼生,故名“曼生壶”或“曼生十八式”。

陈曼生以文人特有的审美取向,开创了文学书画篆刻与壶艺精美结合的先河:将诗词的意境、书法的飘逸、绘画的空灵、金石的质朴有机而生动地注入,使紫砂壶成为融合多种文化元素的绝佳载体,跻身于艺术珍品之列。曼生壶在壶史上留下“壶随字贵,字依壶传”的经典名言。

其不但在壶上刻上其精彩的书法及切合茶壶本身意境之题句,而且设计了不少壶式。

曼生石扁壶为其中代表作品之一。

曼生石扁紫砂壶图片

石扁典故:

曼生为人正直,才华横溢,故追求者众,以“斯室陋室,唯无德馨”自居。曼生一生钟爱紫砂茗壶,然常叹平生未得一式以尽显才学。潥阳赴任,已过三载,调令将至,而此壶未得,茶饭不思,寝食难安,夜卧冷榻,久不成眠,小童唤之,起榻跟随,行至一桥,小童不见,桥头置一五彩石,上书“有扁斯石,砭我之渴”曼生拾之,得意忘形,失足落桥,梦中惊醒乃南柯一梦,而圆石、八字却历历在目,乃掌灯夜画,以梦中所见之石为壶身绘好壶流、钮、把,端得是一款千古难觅之壶式,曼生有如高山流水遇知音,喜极而泣,有诗为证:

无悔三载苦寻觅,

南柯一梦巧画伊。

尽展平生八斗才,

一朝得之累吾泣。

曼生石扁紫砂壶图片

初识石扁,并不起眼,造型古拙,壶面粗糙,然再观之,则觉其意犹未尽,粗中有细,久而观之乃觉此壶大拙大雅,内涵至深,拥此壶以饮茶,自觉文气高三分,或许宁静以致远用于此壶甚是恰当的,或曰其中蕴含之“石”与“时”之天机,石扁至乃时来运转之意也。

曼生石扁紫砂壶

石扁壶乃曼生平生诗词功底的展示,以壶为书,载其所学,曼生风情与文学思想之精美体现,其美学价值与文学价值珠联璧合,堪称一绝。此壶风格清绝奇峻,品其境界:晴雪满竹,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履寻幽。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正是:一把茗壶清入骨,三盏淡茶瓢欲仙,吾辈今日当拥壶自珍,遥念曼公。

壶身铭文:有扁斯石,砭我之渴,曼公作扁壶铭。

▲清嘉庆杨彭年制陈曼生作铭紫泥扁石壶图片

西泠拍卖十周年拍卖会上一把清嘉庆杨彭年制、陈曼生作铭紫泥扁石壶曾是研朴堂李研吾旧藏。

这把壶,制作工整,包浆浓郁,且神韵十足。壶身圆周壁上镌铭文:“有扁斯石,砭我之渴,丙子冬月曼生作铭。”

铭文书法横连通顺,制工精准爽利,堪称陈曼生自铭自刻紫砂壶的真迹珍品。

坐落在西湖畔的唐云艺术馆珍藏着唐云捐献给国家的八把曼生壶。

▲唐云艺术馆图片

受家风熏陶,画家唐云儿时便渴望收藏曼生壶,他穷毕生精力,苦苦寻觅,仅得八把曼生壶真迹。

其中一把曼生扁壶,铭文也是“有扁斯石,砭我之渴”。

据说,唐云和20世纪50、60年代时任上海市委财贸部副部长、市委常委的李研吾是世交,他们生前过从甚密。

▲唐云所藏 曼生石扁

20世纪70年代,唐云就曾借过李研吾的曼生扁壶在家中欣赏,把玩,也泡茶品茗。

1978年,李研吾调去天津工作,在书信往来中,唐云还特别叮咛:“曼生扁壶,我一把,你一把,都是真的,你要好好宝之。”